天文望遠鏡機構(gòu)之:赤道儀控制盒和電源:赤道儀要能運轉(zhuǎn),就必須要使用電源,驅(qū)動追蹤馬達工作。一般可攜帶型式的赤梅雨歌道儀,都要購置干電池或蓄電池,適合野外山區(qū)的使用。赤道儀的控制盒設(shè)計有許多種功能,如此才能觀測星體,尋找星體和從事天文攝影等的需求。
望遠鏡起源于眼鏡。人類在約700年前開始使用眼鏡。公元1300年前后,意大利人開始用凸透鏡制作老花鏡。公元1450年左右,近視眼鏡也出現(xiàn)了。1608年,荷蘭眼鏡制造商漢斯·里帕希(H.Lippershey)的一個學徒偶然發(fā)現(xiàn),將兩塊透鏡疊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遠處的東西。
反射式望遠鏡:反射式望遠鏡主要采用一塊拋物面反射鏡作為主鏡,望遠鏡焦點位于主鏡前方。牛頓在磨制透鏡多次失敗的情況下決定用反射鏡代替透鏡作為主鏡,并用一塊平面鏡將光線從側(cè)面引出鏡筒,發(fā)明了牛頓式反射望遠鏡。
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、捕捉天體信息的主要工具。從1609年伽利略制作第一臺望遠鏡開始,望遠鏡就開始不斷發(fā)展,從光學波段到全波段,從地面到空間,望遠鏡觀測能力越來越強,可捕捉的天體信息也越來越多。目前,人類在電磁波段、中微子、引力波、宇宙射線等方面均有望遠鏡。
光學天文望遠鏡觀測的光是由恒星發(fā)出的,但這其中許多恒星都早已不存在,我們看到的是幾十億年前發(fā)出的光。光學天文望遠鏡又分為反射式、反射式和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。顧名思義,折射式望遠鏡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鏡的成像原理,看到的也是實像;反射式望遠鏡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鏡反射,看到的是虛像;折反式望遠鏡是將二者結(jié)合在一起,看到的也是虛像。